【家校共育】滨城区学院附小线上家庭教育讲座纪实(十一)

  中国民生网讯(编辑 王洪德 通讯员 王璇智慧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父母会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父母抱有期望。父母期望孩子优秀,孩子希望父母既是保护者,又是知心朋友。成为符合孩子期待并能施行正确教养方式的父母需要具备教育的智慧。那么,如何成为智慧父母?智慧父母又如何在生活相处中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5月18日,学院附小借助家校数字化平台邀请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讲师团讲师汪夏平老师分享“智慧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讲座,给家长指出明确的方向。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专注的人。

  此次讲座内容有以下三点:
  01.教育的三大支柱;
  02.三招教你如何成为智慧父母;
  03.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智慧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心得体会一年级三班王梓菡妈妈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孩子们线下到校学习,按下了暂停键。紧接转为线上学习,同时也拥有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在家数月的陪伴,孩子逐渐对网上授课失去了新鲜感,产生了倦怠。当然,作为陪伴孩子的家长,耐心也逐渐消耗光。多亏了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每周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来为我们家长助力,加油,提醒,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时刻学习,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耐心用心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本周由汪夏平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智慧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更是一场及时雨,每当看到孩子上空中课堂或其他网上课堂,一边听一边玩儿,坐不住的样子,我们除了陪在旁边,真的想不出别的办法,更不知如何从孩子的内在,从问题的根上解决。汪老师从教育的三大支柱、成为智慧父母的三招,以及提升孩子专注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讲解,为我们解惑。
 
  教育的三大支柱告诉我们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与生存,学习成绩不是唯一,为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也缓解了总是盯着成绩的焦虑。成为智慧父母的三招,则教给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把孩子培养成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尤其是第三方面,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具体操作办法,晚上和孩子进行玩这些活动,孩子非常开心,通过游戏也发现孩子的很多优点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亲密,孩子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与关注。尤其是有了二宝后,更需要与大宝有这样专属的亲子时光,让孩子感受到专属的爱。
 
  每周一次的学习总是给予我们莫大的动力。当我们快要无力时,给予我们力量。再次感谢我们学校给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房老师每次的提醒与付出。想要培养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先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
  《智慧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观后感——20196班李梓铭

  看完本节专家课堂,感觉收获很大。专注力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上课的课堂效率。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有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很聪明,可就是坐不住”,这应该是专注力不好。孩子专注力不好,责任不在孩子,问题在家长,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因为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比如:孩子正在专注的玩玩具,突然有大人端着个碗出现在他的旁边:“来宝宝,吃点东西。”
 
  孩子正在专注的看绘本,突然有大人不由分说的把孩子抱起来,情之所至,狠狠地亲了一口。
 
  孩子正在涂鸦画画,突然有大人路过,冷不丁来了一句:“宝宝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正在玩一套大人可能不太愿意让他继续玩的玩具,大人会直接选择以其他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宝宝你看你看,这个更好玩更有趣呢!”
 
  最常见的一个是,当孩子在探索某些地方,或者在做一些我们不大愿意让他们做的事情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选择不由分说的直接把孩子抱走,带到新的环境中去。这些场景都是对孩子“专注”的打断,且孩子在承受这种“被打断”的时候,通常都无力而被动。
 
  专注力是一种通用技能。今天你打扰了你家孩子玩玩具,明天你就可能要因为“我家孩子看书看不进去”这类问题而感到困扰。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专注屡受干扰,会导致孩子学习能力受阻,缺乏长期坚持的能力,甚至会增加孩子成瘾与物质依赖的风险。 

  那么,身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最基本的,当孩子在专注的进行一个认知活动时,不要轻易打扰他,这不仅仅是养育的技巧,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家长可以尝试加入他,而不是打断他。给孩子一个用于专注的无干扰空间。不管是写字台、游戏垫还是游戏桌,都可以是一个用于专注的空间。告诉孩子,在这个空间,就是可以无干扰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玩玩具、阅读、绘画,甚至发呆。与此同时,这个空间也应该尽量远离干扰风险:人来人去的门廊,电视机,动不动飘出香味的厨房。在这里,让孩子可以安全的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同时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界限感:他在他的空间做他自己的事,我们不要去打扰他。
 
  最后,分享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提升专注力的小方法,大声读书。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打开孩子心灵的窗口——一年级一班杨瑾萱爸爸

  今天收看了汪老师关于孩子专注力的讲座,感触很多。我们的孩子现阶段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如何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主要还是靠我们的引导。专注力是孩子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窗口,如何打开这个窗口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积极努力配合。
 
  通过汪老师的讲座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彻底改变一个人很难,但是我们去影响一个人却很容易。要想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是什么样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其人格的塑造是相对独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事风格。其实孩子步入学校后就像进入一个微型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会变得较为复杂,在孩子适应学校生活,进行学校与家庭两个中心转变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学会像尊重自己一样去尊重别人,学会选择性的适应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学会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起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家长、老师、同学以及周围其他人肯定,在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时我们要发现孩子自身优秀的品质并加以夸奖,让孩子形成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即使孩子孩子做的差强人意也不能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父母是最坚实的依靠。逐步把孩子培养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这样孩子才能正确的做人、做事与生存。
 
  专注力的提升除了家长的引导以及后天的培养,还可通过锻炼获取,汪老师在讲座中介绍的听觉、视觉、触觉三个方面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很值得尝试。孩子的专注力在后天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如今提倡的家园共育理念也鼓励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把握孩子日常生活、学习的动向。不厌其烦的探索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的教育看作自己的事业来做的活,每一个孩子都为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专注力是孩子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必须得到所有家长的重视。在讲座中汪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几种孩子专注力不够的原因,我们不妨对号入座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专注力的提升产生了反面的影响并加以改正,不要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变成揠苗助长与空中楼阁。同时孩子的专注力代表着孩子的兴趣,没有对所有事都漠不关心的孩子。所以孩子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是孩子专注力提升、转移的有效途径,是打开孩子心灵窗户的钥匙。如何找到这把钥匙需要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探寻与摸索。
  家校共育专家讲座感想——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三班石恩好爸爸

  通过听专家的讲座,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生涯课,而这门课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视和成长的。作为一个家长、一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心和关注度。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的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并不是有了高学历,有了好工作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养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优秀的人。说实在的,我以前因为孩子的不听话也吼过孩子,可是吼过以后,自己要难受好几天,不吼吧,担心孩子以后走错路,吼吧,又心痛。孩子犯了错之后,心里也会害怕,怕父母责罚。由于当下“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思想在人们的心里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很多父母依然奉行这一准则,觉得孩子犯了错就该严厉批评,这样她(他)才能长记性,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依然我行我素,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亲子关系产生裂痕。
 
  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她(他)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长大,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明白父母所说的话的含义,还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如果肆意地对孩子大吼大叫,往往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阴影,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更加叛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父母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等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审视孩子的问题,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教育学家建议人们使用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不吼不叫,照样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当父母自己情绪稳定时,才能更好地分析孩子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现在的父母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压力大,工作忙,往往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除了本身的压力大和忙,最主要的还是不清楚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作为父母,其实我们给不了孩子属于她(他)的未来,她(他)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
 
  培养就是陪着养。
  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时,一心一意,是给孩子最好的专注力。

校内审核:王秀英
中国民生网投稿热线  13954399667  

新闻聚焦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